見習記者 王君星 本報記者 劉嵐/文 本報記者 陳建宇 見習記者 張昊/圖
  7月21日早晨,記者來到工農路早市時,東慶芬老人正笑眯眯地坐在矮凳上看著來往行人,身前擺放著十來盆花,老人開心地說,今天賣出去了兩盆花。早市結束,東奶奶利落地將花盆放在三輪車上,蹬起車就走,這樣的“身手”,你怎麼也想不到她今年已經94歲高齡了。
  走起路來步履輕盈,沒事蹬著三輪車去早市賣花,做針線活從不戴老花鏡……提起西雅小區的東奶奶,“能幹”、“閑不住”是左鄰右舍用得最多的詞。
  三輪車蹬起就走
  今年94歲的東慶芬家住西雅小區一樓,在東奶奶家的後院,有一片七八平方米的“小花棚”,鄰居們都知道,要想找東奶奶,來這片小花棚就對了!
  果不其然,上午9時記者看見東奶奶時,她正蹲在這座小花棚里麻利地拔草。“這裡蚊子多,小心點!”說著,東奶奶脫下身上的長袖衣服不停為記者驅趕蚊蟲。
  花棚不大,卻很溫馨。一畦綠油油的“死不了”,一畦開滿小花的“四季梅”,一畦掛滿了果實的西紅柿,大樹底下的空地上還擺放著大大小小60多個花盆,大大的仙人掌、小小的仙人球、精神抖擻的蘆薈、芬芳四溢的月季……
  給花澆水是東奶奶一天必不可少的“工作”。在離花棚約10米外有個小水池,東奶奶一手拎著大桶,一手拎著小桶,走到水池處,彎下腰輕輕鬆松打了滿滿一大桶水。大桶小桶一起,每澆一次花就得不間歇地來回跑七八趟,這樣折騰下來,九旬高齡的東奶奶都不怎麼喘大氣。“習慣啦,不會感覺累!”東奶奶說。“90多歲了,三輪車蹬起就走,速度快著呢!”居民張阿姨說,“老人家勁兒大著呢,裝滿土的花盆一手拎起一個!”
  算起賬毫不含糊
  從搬進西雅小區開始,東奶奶就愛種花、養花,鄰居們誰要看著喜歡,就搬走兩盆。後來,東奶奶的花越養越多,鄰居們有時也把家裡的花送給她養,慢慢的,東奶奶便開始自己蹬著三輪車去早市上賣花。“每次從這兒過,都看見東奶奶倒騰這些花。”鄰居李阿姨說。“有一次趕早市,一位賣花的老闆看奶奶年紀大了,送給她一個小仙人球,把老人家高興壞了,回到家後趕緊找了個花盆,又是弄土,又是澆水,讓她吃完飯弄,她也不聽。”東奶奶的孫女說。“從沒見老太太閑著,有時把她叫過來坐下嘮會兒,沒說幾句話就要走!”鄰居張阿姨說,“老太太生活很仔細,都是自己用麵粉蒸饅頭、擀麵條,家裡的飯都是她來做。”
  當天早晨記者見到東奶奶時,她剛騎著三輪車從離家約4公里遠的留營買了10斤米回來。“6點出發的,那兒的米6塊5一斤,一斤能便宜5毛,10斤就是5塊!”雖沒上過學,但東奶奶算起賬來卻毫不含糊。
  東奶奶趕早市、晚市賣花,從來也都是零錢、整錢全部帶齊,小花一盆兩三塊,大花一盆七八塊,“算起賬來有時比我還要快!”孫女笑著說。
  做針線不戴老花鏡
  如今94歲的東慶芬
  眼不花,耳不聾,做起針線
  活不用戴老花鏡。除了賣花,東奶奶還“兼職”賣嬰兒穿的“虎頭鞋”,鮮紅的鞋面,軟軟的鞋底,鞋頭用各種顏色的線勾勒出老虎的眼睛、鼻子、嘴巴、鬍鬚,都是東奶奶一針一線縫的。
  在東奶奶的鞋箱里,放著10來雙大小不一的“虎頭鞋”。“眼睛是專門買的白扣子做的,從扣眼裡穿過黑線,這樣看起來精神;黃色的虎毛是用黃綢布做的,把布脫絲後縫上去;鞋底是自己打漿一層層粘的。”介紹起這些“虎頭鞋”,東奶奶頗為得意。
  說著,東奶奶展示起自己的手藝,穿針引線,不到十分鐘,紅色的鞋面就鑲上了一圈白邊。“一般一天多就能做一雙,如果必要的話就用縫紉機縫!”
  “一雙鞋一般賣十來塊,不在乎賣錢多少,只要有人喜歡她做的鞋,老人家就高興!”東奶奶的孫女說,“有時候怕她太累,勸她不要做了,可是老人家就是閑不住,只要往那兒一坐,就拿起針線開始縫。”
  賣花就是圖個樂兒
  東奶奶飲食和作息都很規律,一頓能吃一個大饅頭。每天5時起床,沒事就蹬著三輪去早市賣花,回來吃完飯就開始鼓搗自己的花,把這些花打理地精精神神後,就開始為回家吃飯的兒孫們準備午飯,忙活完還要出門欣賞欣賞自己的“作品”。“這些花都不名貴,也不值錢,但瞅著這些綠葉紅花,心裡高興!”東奶奶說。
  多年來,這個小花棚早已成為東奶奶生活中的一部分,每天她要來好幾次。現在東奶奶和自己的孫女、重孫一塊住,有時下大雨了,天兒冷了,東奶奶老是惦記著屋外的花,兒孫們就幫她把花抬進樓道里。
  在眾多花里,東奶奶最愛“四季梅”,“一年四季都開,紅紅的小花很好看”。對東奶奶而言,種花、賣花就是圖個樂呵,“平時孩子們上班不在家,一個人沒事鼓搗鼓搗花,看著它們長得好,心裡就高興。”
  (原標題:你肯定猜不出她94歲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o05aoxft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